6月15日,工信部正式就《產業轉移指導目錄(2012年本)》公開征求意見,截止日期為7月15日。這是我國首次就產業有序轉移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工信部稱,目錄著眼于解決產業承接地之間盲目競爭、產業無序流動、落后生產能力轉移等問題。目錄也為石化產業的轉移指明了方向。未來,東部地區將重點發展高端化工項目,而傳統化工產業將逐步向中西部轉移。
東部轉移
近年來,我國各地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加快工業轉型升級。但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東部的產業往中西部哪些區域轉移更有發展潛力,中西部承接哪些產業更有比較優勢,尚缺乏政策引導,存在盲目無序轉移的現象。
工信部稱,制定目錄,有助于明確方向,指導區域間錯位發展,推動產業轉移從無序走向有序。
目錄將我國按照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確定了四大區域,分別為東北地區、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同時,根據產業轉移工作需要,目錄還將上述四大區域細分為八個工業經濟區。
其中,東北地區即為東北經濟區,東部地區劃分為北部沿海經濟區、東部沿海經濟區和南部沿海經濟區,中部地區劃分為黃河中游經濟區和長江中游經濟區,西部地區劃分為西南經濟區和西北經濟區。
目錄指出,東部地區區位條件優越,要著力承接國際高端產業轉移,培育產業競爭新優勢,要優先承接高水平的煉化一體化和石化深加工項目、化工新材料項目、特種工程塑料及其他技術含量高、環境污染少的精細化工項目。
如東部沿海經濟區要依托上海、南京、寧波等沿江、沿?;@區,建設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大型石化基地,同時發展精細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產業,推動資源加工型傳統化工產業向中西部資源地有序轉移。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副院長史獻平表示,目錄是引導石化產業有序轉移的行動指南。東部地區石化工業在長期積累的基礎上,具備了發展高端石化產品、深加工產品以及化工新材料的技術力量和市場潛力。
東北經濟區則要建成面向東北亞地區和俄羅斯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裝備制造業基地、國家新型原材料基地、重要的技術研發與創新基地。其中,哈(爾濱)長(春)地區為承接產業轉移的重點區域。
目錄指出,東北經濟區應重點推進乙烯和芳烴產業發展,結合現有石化企業搬遷改造,建設石化產業基地。在遼中南地區加快建設新型原材料基地。根據目錄,遼寧省遼陽市將以建設芳烴及精細化工產業集群為主。
中西部承接
由于承接了來自東部地區的產業轉移,我國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增速已高于東部地區。資料顯示,今年中西部省市區GDP增幅的預測值普遍提高。
例如,湖南、新疆、廣西、陜西、貴州等省市區比去年上調了1個百分點,云南比去年上調了2個百分點。寧夏、四川、內蒙古、山西等對2012年經濟增速的預測值沒有提高,但也保持在12%~13%的高位。
今年前4個月,中部六省(安徽、湖南、江西、湖北、山西、河南)共批準建立外商投資企業533家,實際利用外資額同比增長27%,增速高出東部沿海和西部地區。
不過,在產業轉移的過程中,中西部各地都在爭取產業轉移的資源,這些地區不僅面臨省內的競爭,而且面臨相鄰省市區的競爭。
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指出,編制目錄要解決四大問題:一是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二是對現有生產力布局調整優化,增強產業競爭力;三是引導產業有序轉移,避免承接產業轉移一哄而起、無序競爭,特別是一窩蜂地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四是杜絕落后產能轉移。
工信部稱,制定目錄,致力于為要素合理流動指明方向,在引導東部地區騰出空間發展高端產業的同時,還應推動中西部地區承接轉移。
未來,我國產業轉移的一個工作思路是既鼓勵沿海地區積極承接利用進口資源和技術的重大項目,又支持依托國內能源和礦產資源的重大項目向中西部地區轉移。
史獻平表示,中西部地區由于煤炭、礦產資源豐富,加上新開發了天然氣、煤層氣等資源,而且有相對廉價的電力資源,具備了承接噴射器傳統石油化工產業和高耗能產業的基礎。
目錄指出,中部地區要依靠資源優勢,積極承接東部地區傳統化工產業的轉移。其中,黃河中游經濟區要推進傳統煤化工產品深加工,合理規劃現代煤化工項目,建設全國重要的煤化工產業基地;長江中游經濟區要依托武漢、岳陽、安慶、九江等地石油化工產業基礎,建設中部地區骨干石油化工基地。
西部地區則要發揮礦產資源優勢,建設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接續地和產業集聚區。其中,西南經濟區要重點發展混合器稀土新材料產業,并建設若干化工產業基地;西北經濟區要在寧東、準東、伊犁、格爾木等地區建設能源化工基地,推進煤化工產業循環經濟發展。
與此同時,我國還將綜合開發利用青海、新疆鉀、氯、鎂、鋰資源,建設國家重要的鹽湖化工和鉀肥基地;加快新疆獨山子、克拉瑪依、烏魯木齊、吐哈以及南疆和甘肅蘭州等地石化產業基地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