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娘的地頭力,是我原力覺醒的源頭。我發現,這也是互聯網時代人們原力覺醒的源頭。回到真源,原力覺醒。
隱藏在人類語言基因中的母性大愛、能量和意志,一直是心理學、哲學、文學乃至社會行為的重要源頭。譬如心理學家榮格就在這種人類無意識的悠久回憶中,創立了精神分析的母性阿尼瑪原型研究范式,他自己也不斷從母性阿尼瑪原型中汲取強大的生命創造力。
榮格曾經與弗洛伊德共同創立了一個國際精神分析學會,并任第一屆主席,后兩人因學說產生分歧而于1912年決裂。與弗洛伊德分道揚鑣以后,榮格曾經憂郁數年,“有好長時間我內心里產生了一種無所適從感……原因是我此時尚沒有找到立足點”。經歷過一個自我崩潰的階段后,榮格的目標不再指向外部世界,而是開始建立內部生活的根基。榮格感覺到文字和紙張仍然不夠真實,他需要一座“塔樓”來闡釋發自內心的絕大多數想法和認知。
1923年塔樓第一期完成,它是在榮格的母親去世后兩個月破土動工建造的。它基本上體現了一種懷念和祭博的心理意義。榮格說:“對我而言,塔樓代表著一種母性的溫熱。”到1927年,榮格感到最初的塔樓已經不能表達飽所需要的一切,他又建造了一座塔一樣的附屬物。榮格的精神開始從母性基地中延伸出來,男性力量的圖騰逐漸增強,它表現了一種融合看似不相容的對立面的努力。
榮格從母性阿尼瑪原型出發,拓展出“集體無意識”的心理體系,后來在老子那里獲得了深深的共鳴。榮格說:“智慧老子的原型所洞察的是永恒的真理,是可以看到并真切地體驗到的價值與無價值……我對于我自己越是感弱不確定,越是有一種內在生發的,與所有的存在均有聯系的感覺。事實上,似乎那長期以來使我脫離于世界的疏離感,已經轉化為我內在的世界,同時展現給我一個意外而新穎的我自己。”
在《榮格自傳:回憶·夢·恩考》最后一頁,榮格援引老子的話:“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鼴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我獨頑似鄙。我獨異于入,而貴食母。”這個體驗表明。榮格跟隨老子,從自己母親的原型,拓展為養育萬物的母親。他已經迷人了連接天地萬物的境界,具有了萬物一體之仁。
心理史學家加德納.墨菲一針見血地評論:榮格與弗洛伊德一樣都是富有不同使命的先知。弗洛伊德沒有阿尼瑪原型,他看到浩瀚的力量橫掃一切,人世間只能略做些敷衍塞責的抗議。而擁有阿尼瑪原型的榮格,卻是一位通往極富挑戰性的世界的向導。在榮格看來,“有不斷擴大的領域,容許同那莊嚴和那神圣的東西進行直接的接觸,有一種患者和醫生都甘愿接受的鼓勵,自由無礙地朝著神秘追求的方向運動。”在榮格那里,人類與宇宙萬物是和諧一致的,或稱“天人合一”。
我心中也有一個阿尼瑪原型——老娘的地頭力。老娘是我通向覺性的橋梁,是我潛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她在不斷拉抻著我的心性,塑造著我的人格。地頭力已經從老娘的慈愛溫潤,發展為包含雄性毅勇的張力。老娘的口頭禪里,蘊含著開啟中國人生命之門的密鑰。
“哪有那么多順心事?自己把它撥拉過來,頭拱地做好就是了!”隨著語境變化,老娘有時會說:“哪有那么多順心的事?哪有那么多說道?自己把它撥拉過來,頭拱地做好就是了!”“哪有那么多說道?頭拱地做好就是了!”為了簡潔起見,我就用第一個說法。在老娘的眾多口頭禪中,我最喜愛這句話。
這句話很有畫面感。每每觸碰到這句話,都會有電閃雷鳴般的感受。我不僅被這句話的豁達、豪邁、擔當打動,更為其間無窮的知性和靈性魅力所陶醉。這句話透露著中國人生生不息的密碼:哪有那么多說道!頭拱地往前走!慢慢走,每一步都在改變,每一步都是一個新天地!天長日久,我所碰到的無數難題,都可以在這句話中找到解脫方法。
人們太過急切地想成功,拼命踮著腳往高處攀,就是不想用腳后跟著地,生怕一味地站穩了就失去了機會;太多的人走捷徑,三步變一步拼命去沖刺,這樣哪里可以持續和經久?“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想站穩當了,想步伐堅實,就必須腳后跟著地。必須一步是一步,這才是接地氣。這個道理簡單人們卻難以恪守,為什么?這是由極速成功的欲望造成的噴射器。
“頭拱地”需要有原力覺醒,也是原力覺醒之道。李子榮老師說:“頭拱地不就是‘頭踏實地’嗎?頭踏實地可不容易。那是一個人真正地放下自己,真正柔弱謙下,而又不放棄自己的追求和目標。”這是頭拱地的一個重點,即放下你的身段和萬千思維,用你的心、你的靈性、你的智慧、你的潛能,全然聚焦當下地頭發力。
“頭拱地”在說“地頭”。在農業時代,地頭就是田問地頭,就是農民干活的現場;在工業時代,地頭蛻變為崗位或工作現場,泛指知識工人和體力工人工作的空閥;在互聯網時代,地頭更富有變化,每一個時空交匯的節點都是工作現場,都是發力的地頭。遠隔萬里可能瞬間連接,這就進一步模糊了工作現場和崗位的地域色彩。視頻、音像、文字、電話、短信、微信、微博、指令、意識、意念等,都可以隨時在特定時空交匯點參與事件的進程。
地頭的適應性很強。在今天移動互聯時代,每一個時空交匯的節點都是地頭。地頭一刻接一刻地變化,本真一刻接一刻地變異,致知一刻接一刻地躍遷。這一切都取決于那個時空交匯點的地頭。
“頭拱地”在說地頭發力,就是向當下要力量。地頭力,被拓展成為現代公司員工的一種在崗位現場瞬間反應的能力,一種不斷澄清、明確和強化的個人與整體之闊的共融力,一種從零開始的思維突破能力,一種對現地、現時、現物出絕活的能力。
頭拱地,是一種腳踏實地、聚精會神、扎實做事、堅韌不拔的精神;地頭力,就是向當下要力量,頭拱地拿出絕活。
老娘說:“哪有那么多順心事?自己把它撥拉過來,頭拱地做好就是了。”從中可提煉出6個字,構成地頭力的三個核心品質:喜愛、專注、做好。
用一個公式表示:
地頭力=愿景(喜愛)X專注(精誠)X做好(絕活)
地頭力的第一個層次,是一個人聚精會神頭拱地的有效行為。地頭
力的“本”,是“頭拱地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的頭拱地精神;地頭力的“形”,是一種行為,即腳踏實地、不自滿、不浮躁、貼貼切切地做人,扎扎實實地做事;地頭力的“靶”,是向當下地頭要力量的有效性絕活。地頭力與原力對應,頭拱地精神與心性對應。
地頭力在可描述、可測量的同時,也具備了相當程度的不確定的生成性。在大多數情況下,地頭力效能取決于主體個人意志的強弱及其與場域的互動式合作。個人意志和做法是否能夠與外在場域有真正合作式的互動,取決于復雜的內外場域能量的轉換。這就是不確定性的由來。
地頭力核心的邏輯是“喜愛、專注、做好”三個品質的生成與轉化。喜愛、專注、做好。是地頭力的三個基本品質。
這三個做人做事的大道品質內涵極其豐富。喜愛,是初心,是發愿,是原力,是心態,也是立志,是你做一件事的愿力或目標;專注,是做一件事聚精會神的過程,是一種強大的力量;做好,也就是時時處處做事要有與眾不同的絕活。絕活既是一個過程的結束,又是一個過程的開始,不然就成不了絕活。從發愿到過程再到絕活,這是一個閉環,循環往復,地頭力就會越來越強大。
“撥拉”這個詞含義很豐富。這個簡單的“撥拉”,背后是一系列意識轉換。人的意識一變,所有的問題就都發生了變化。現實中,只要你想做一件事,就會有1000個困難壓向你,就會有1000個苦惱讓你灰心喪氣。需要你做的事很多也很簡單,首先就是必須把那些不得不傲的苦事、倒霉事,變成你喜愛做的事!
只有全心全意喜愛做,你才會調動起你身體中的每一個細胞和潛意識能量。壓力困難都喜愛,這滿溢著老娘的靈性智慧。一如稻盛和夫所說:“對工作傾注愛很重要,如果你能喜愛自己的工作,喜愛自己制造的產品,當問題發生時,你就不會茫然不知所措,而是一定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
現代腦科學、超驗心理學、宇宙物理學、量子理論等,都揭示了萬事萬物中存在的一種熊量榴乘的奇特運算方式。愛因斯坦在留給未謀面的女JL 1400封信中揭示了E=mc2的終極含義,即宇宙能量等于宇宙物質總質量與光速平方相乘,而這個相乘的運算過程,就是愛發揮作用的過程。
在我們的地頭力公式中,乘號也是愛的能量發揮作用的標識。那是對地球上萬千生靈的一種深深的敬畏和不計代價的付出。有了萬物一體之仁的愛,地頭力公式強大無比。